1. <track id="det5s"></track>
    <p id="det5s"><del id="det5s"></del></p>
    <acronym id="det5s"><label id="det5s"></label></acronym>

      <tr id="det5s"><label id="det5s"><menu id="det5s"></menu></label></tr>

      今天是

      當前位置:首頁 > 政民互動 > 關切回應

      編密織牢困難群眾醫療保障網

       時間:2022-11-16       大    中    小      來源: 呂梁市政府網

      做好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工作,是進一步減輕困難群眾和大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防范因病致貧返貧、筑牢民生保障底線的重要舉措。11月8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醫療保障局、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等部門有關負責人,對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進行解讀。那么,《實施意見》在醫療保障方面有哪些亮點?在醫療救助方面有哪些具體規定?

      范圍擴大——

      救助對象更加明確科學

      破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我國全面推進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建設,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導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框架。但醫保制度托底保障功能不強、困難群體認定標準及程序不明確、高額醫療費用監測預警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逐步凸顯,仍有部分大病、重病患者反映負擔較重。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意見》,我省制定《實施意見》,細化舉措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障制度。

      省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劉磊介紹,根據國家要求和我省實際,堅持應保盡保、保障基本,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保障理念,省醫療保障局會同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鄉村振興局、省稅務局、省總工會、山西銀保監局等部門聯合起草了《實施意見》?!秾嵤┮庖姟方Y合我省已出臺的醫療救助和鞏固拓展醫療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有關政策規定,著力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貧返貧長效機制,強化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進一步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

      劉磊說,《實施意見》立足全面脫貧后的新發展階段,建立更加全面、長效、系統的救助機制,將醫療救助對象范圍擴大到困難職工和城鄉居民。救助對象統一規范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因病致貧重病患者、返貧致貧人口以及納入鄉村振興部門監測范圍的監測對象等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對象更加明確和科學。

      應保盡?!?/span>

      托底保障更加全面有力

      省醫療保障局待遇保障處處長高敬芬介紹,《實施意見》主要通過在全省范圍內健全完善統一規范的醫療救助制度,合理確定相關政策標準,進一步減輕困難群眾和重特大疾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首先,全面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財政補助政策,對個人繳費確有困難的群眾給予分類資助,確保困難群眾應保盡保。

      其次,合理確定住院救助水平。按救助對象家庭困難情況,分類設定起付標準、救助比例和年度最高救助限額。對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不設起付標準,特困人員由醫療救助給予保障;低保對象按70%的比例給予醫療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額6萬元。返貧致貧人口目錄內個人自付住院醫療費用,按70%的比例給予醫療救助,省內住院單次目錄內費用綜合支付比例達不到90%的,救助到90%。鄉村振興部門監測對象起付標準為全省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按70%的比例給予醫療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額為6萬元。低保邊緣家庭成員起付標準為全省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按60%的比例給予醫療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額為4萬元。因病致貧重病患者起付標準為全省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按60%的比例給予醫療救助,年度最高救助限額為4萬元。

      第三,完善門診醫療救助政策。門診和住院救助共用年度救助限額。符合享受門診慢特病保障政策的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和返貧致貧人口,門診政策范圍內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按規定報銷后,剩余部分特困人員按60%、低保對象和返貧致貧人口按30%的比例給予救助。符合享受門診特藥保障政策的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和返貧致貧人口,特藥保障范圍內費用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按規定報銷后,剩余部分特困人員按20%、低保對象和返貧致貧人口按10%的比例救助。

      結合民政、鄉村振興等部門對困難群眾的認定標準,《實施意見》統一明確救助對象分類保障層次,分別確定救助待遇水平,發揮制度梯次減負作用。對規范轉診且在省域內就醫的救助對象,經三重制度綜合保障后政策范圍內個人負擔仍然較重的,給予傾斜救助,進一步加大救助力度,強化了托底保障功能。同時,加強醫療救助與職工互助、慈善救助、商業醫療保險等的銜接互補,更好托住民生保障底線。

      省財政廳社會保障處處長、一級調研員劉國宏介紹,在財政資金投入保障方面,主要從兩方面發力:我省各級財政部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2021年到位143.42億元,2022年截至目前已到位150.33億元。同時,2021年我省各級財政醫療救助資金資助參保支出2.83億元,2022年支出預計將達到4.47億元,對困難人員參保個人繳費部分進行分類資助。此外,我省強化困難群眾醫療托底保障。2021年,我省各級財政醫療救助資金到位8.30億元,2022年截至目前已到位16.15億元。我省將進一步加大醫療救助資金支持力度,通過不斷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加快支出進度,不斷提升醫療救助制度保障能力。

      動態監測——

      防范因病致貧返貧更加主動精準

      《實施意見》明確,實施醫療救助對象信息動態管理。分類健全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雙預警機制,結合實際合理確定監測標準。重點監測經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支付后個人年度醫療費用負擔仍然較重的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和鄉村振興部門監測對象,做到及時預警。

      省民政廳社會救助處處長任本文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城鄉低保對象111.8萬人、特困人員12.9萬人、低收入人口32.08萬人。下一步,民政部門將貫徹落實《實施意見》持續做好有關救助對象認定和信息共享工作,同時,研究制定我省因病致貧重病患者的認定辦法,積極引導慈善組織和社會力量參與救助保障,豐富救助服務內容。

      高敬芬介紹,我省在防止因病致貧返貧方面建立了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加強醫保幫扶政策落實和待遇享受情況監測??h級醫保部門對困難群體和脫貧人口參加居民醫保、醫療總費用、待遇享受、醫療費用個人負擔等情況進行監測。同時,各級醫保、民政、財政、鄉村振興、稅務等部門加強工作銜接,不斷完善困難群體動態調整信息共享機制,確保納入資助參保范圍且核準身份信息的困難群體應保盡保。此外,落實醫保精準幫扶機制,新增困難群體和退出困難群體,按民政、鄉村振興部門提供名單之日算起,按規定享受或不再享受醫保幫扶政策。(高建華)

      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1. <track id="det5s"></track>
        <p id="det5s"><del id="det5s"></del></p>
        <acronym id="det5s"><label id="det5s"></label></acronym>

          <tr id="det5s"><label id="det5s"><menu id="det5s"></menu></label></tr>